跳到主要内容

拙火定

敬礼最妙上师

夫修习人以嗔恚返为道者,须修拙火定也。圣教中说,欲成就究竟正觉者有二种:一依般若道[1]般若道:般若乘,见《道果延晖集》注68,此处泛指显教。,二依秘密道[2]秘密道:指密乘(密教)。。今拙火定是依秘密道也。然秘密中有所作[3]所作:密教四部之一,为密教发展最早阶段得修法,又称事部,或杂密、作密,重于事相,不作观想。、所行[4]所行:密教四部之二,为密教发展第二阶段得修法,又称修密,以《大日经》为主要经典,具般若性空得思想,带有“常”、“我”色彩,又以大悲为本,随机方便度脱众生,表现大乘佛教特色。、修习[5]修习:为密教四部之三,为密教发展第三阶段得修法,又称瑜伽部。该部配合行部的“方便为究竟”而融摄世俗为特点,故在坛城设置中以在家相之大日如来为中心,出家相之释迦牟尼佛反居外围。、大修习[6]大修习:密教四部之四,密法的最高阶段,修成后便是即身成“佛”,该部修法以双运法为最大特点。四种本续。今是第四大修习本续。于中复有方便[7]方便:在此指无上瑜伽部中之父续部。其总相是以修风为主。、胜慧[8]胜慧:在此指无上瑜伽部之母续部。其总相是以修明点为主。二种本续。今拙火定是胜慧本续中大喜乐金刚本续所是也。此上是捺啰咓法师求修要门之所宗也。然此本续中,复有增长、究竟。增长易解;究竟有四,谓依脉、依风、依菩提心、依不思议。

今拙火定是依脉者。此复有四,谓依脉一轮、二轮、三轮、四轮也。

今此拙火定是依一轮者,又有三节:初、风入身时能生暖热,生是四大热也。随功引起非是正要。二、风入心时,菩提心故名为心也。发生于乐,因乐功极而能显发有明心,故此为大要。三、风入光明时显得真空,即是内显正宗。此非外得,由心显得空乐无二,故成圣教说。

依观三道脉入拙火定。言三道脉者:一、中央阿斡(六宁)帝脉,二、右畔辣啰捺脉,三、左畔辣麻捺脉,是名三道脉。

或依四轮入拙火定。言四轮者:

  • 一、脐化轮,内八道脉,外具六十四道脉;
  • 二、心间法轮,内具四道脉,外具八道脉;
  • 三、喉中报轮,内具八道脉,外具十六道脉;
  • 四、顶上大乐轮,内具八道脉,外具三十二道脉;

是名四轮脉道也。

或依字种入拙火定。言字种者:脐中观炽盛红色“啰”字。或观炽盛红色“哑”字,是名字种拙火定也。

或依焰入拙火定者。焰者脐中想四指许炽然火焰,或观八指,或观十六指,或三十二指,或腹内观满炽然火也,是名四指焰入拙火定也。

或提谷道入拙火定,修习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提谷道,则生暖气,是名提谷道入拙火定也。

问:何者是拙火定耶?

答:脐下观炽盛火焰是拙火也。何名拙火耶?答:拙火,焠暴之义。火,即是火焰。修道之人,自然脐下离四指许,元有血脉,暖气所盛,梵书黄色短“哑”字之相,其“哑”字顿然相成,至极尖炎热,不能触着;梵书红色短“哑”字上暴发猛焰,故是名拙火也,亦名暴火定也。梵云“赞[口+捺]哩”,意翻云拙也,即焠暴义。今脐下“哑”字上焠暴发火大,故名为拙火也。

问:此拙火定功能耶?

道者:修习之人入拙火定,则发大暖气,生四种喜,见种种相,获八功能[9]八功能:见本篇内文。,遮身九门[10]遮身九门:两眼、两耳、两鼻孔、一口、前后阴均不使出入风息。,闭语四门[11]闭语四门:喉中不出入地息、水息、风息、火息。,开意二门[12]开意二门:解散心结脉及眉间结脉。,明证五通[13]明证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处(命)通、神变通。,水火毒等不能侵害,所见所闻皆觉大乐,起无分别智[14]无分别智:又称“无分别心”。佛教认为“真如”是离一切形相而不可分别的,所以用分别心是不能与其体性相应,只有离却一切妄执分别的无相真智才与其契合。,于现身上获大手印成就。

问:其拙火定而有几种耶?

答:且略说有十种。

问:何用十种拙火定耶?

答:但凡修道人,须要风息归于身[15]归于身:原本无此三字,对照上下文而补入。,归于心,归于真。若风不归身,则不发暖气;不归心,则不生大乐;不归真,则不起无[16]无:原书无此字,对照上下文而补入。分别智,则不获大手印成就。

欲要风息归身,故有五种拙火:

  • 一者观三道脉[17]三道脉:左中右脉。,短“哑”字入拙火定。
  • 二者观三道脉,乱迸火星入拙火。
  • 三者观三道脉,发炎碎火入拙火。
  • 四者观三道脉,迸粗火入拙火。
  • 五者观三道脉,迸细火入拙火。

此五种内随修一种,不过半年月,风息必定归于身也。

然要风息定归心定故,亦有五种拙火:

  • 一者观焰流注入拙火,
  • 二者观将欲滴明点入拙火,
  • 三者观明点降火焰入拙火,
  • 四者观穿透明点入拙火,
  • 五者观注如蜘蛛丝菩提心入拙火。

此五种随修一种,不过年月,风息定归于心也。

然要风息而有十种,于拙火外别有三师要剂门:

一者,上根之人风息归真师要剂门:其修习人于寂静处,软稳毡上端身而坐,结三昧印,两眼张开,鼻引清气而徐咽之,紧闭谷道,息诸妄念,不思不虑,凝然安住。若气促时,于鼻窍内徐徐放之。如是周而复始,闭气用心,则风息必归于真,速起无分别智也。

二者,中根之人风息归真师要剂门:同前紧闭谷道,心不外缘,专观自心。若气促时,如前等也。

三者,下根之人风息归真师要剂门:全同中根,所不同者,闭于两目。

然风息归心,于拙火外,亦别有三种师要剂门:

一者,观眉间明点风息归心剂门:所谓其修习人于寂静处软稳毡上端坐其身,结三昧印,眼观鼻尖,舌拄上腭,不摇不动,俨然而住。自己眉间三角骨内,想一豆量风息,与心识相应,为一光明灿然白色明点,专心观彼明点。若觉疲倦,心散乱时,则止息一晌,止息既已,复观明点。如是周而复始,眉间三角骨内入明点定。经七昼夜,其彼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而令上升,至于净梵窍[18]净梵穴:即梵眼,见《道果延晖集》注179.内。如依前例,专观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由如流星而降入阿斡(六宁)帝脉中,出大鸣响,至于脐下,流出杵中,必生大乐。如是周而复始,入定,风息归心,觉生大乐,是名观眉间明点风息归心剂门。

二者,观杵尖明点风息归心剂门者:其修习人于寂静宫内软稳毡上端身而坐,结三昧印,眼视鼻尖,舌拄上腭,不动不摇,俨然而住。自己杵头上想一豆量风息,心识相融,为一光明灿烂白色明点。专心观彼。若觉疲倦,心散乱,则止息一晌。既止息已,复观明点。如是周而复始,杵尖上明点定,经七昼夜,其彼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而令上升,至于眉间三角骨内。其眉间三角骨内依如前例,专观明点,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其彼明点而令上升至净梵窍,入阿斡(六宁)帝脉中,而令下降,至于脐下,流出杵中。如是周而复始,上升下降,入定七次,必生大乐者,是名观尖明点风息归心剂门。

三者,观(六宁)帝明点[19](六宁)帝明点:又称“都帝”,一般居于心轮中黄豆大明点,为阿赖耶识根本依存处。风息归心剂门者:所谓其修习人于寂静处软稳毡上端身而坐,结三昧印,眼视鼻尖,舌拄上腭,不动不摇,俨然而住。自己顶上净梵窍内想一豆量风息,与心识相融,为一光明灿烂白色明点。专心观彼明点。若觉疲倦,心散乱,则止息一晌。既止息已,复观明点。如是周而复始,净梵窍内入明点定,分分明明,定心坚固之时,从顶至脐下阿斡(六宁)帝脉,想如饥羊肠,即便吹胀,其彼净梵窍内明点与鸣响声入于阿斡(六宁)帝脉中,鸣鸣响响,而令下降至于脐下,流出杵中。如是周而复始,阿斡(六宁)帝脉鸣鸣响响,下降明点者,是名观(六宁)帝明点风息归心剂门。

此三种内,人随修一种,不过多日,风息归心,觉受大乐,所闻所见,皆觉大乐。若出定之时不觉大乐,则于眉间,或脑后,或鼻尖上,或喉中,想一豆量风息,与心识相融,为一光明灿烂白色明点,即便发生大乐。或观阿斡(六宁)帝脉亦发大乐。如是入定、出定一切时中觉受大乐,是名风息归心也。

问:云何是阿斡(六宁)帝脉耶?

答:即有二种:

  • 一、粗阿斡(六宁)帝脉:于脊骨内,上下充直,有一道脉,是粗阿斡(六宁)帝脉也。
  • 二、细阿斡(六宁)帝脉:于粗阿斡(六宁)帝脉中,一毛分作百分之量,至坚至微一道白色脉,是名细阿斡(六宁)帝脉,亦名法尔 阿斡(六宁)帝脉,亦名法尔体,亦名无生真智法体。

问:此阿斡(六宁)帝脉从何处生耶?

答:于母胎中,父母赤白二种相融成身体时,初脐下成阿斡(六宁)帝脉。其阿斡(六宁)帝脉右畔成辣啰捺脉,左畔成啰麻捺脉。此三道脉为诸脉,下结成化轮脉,内层是八道脉,外层六十四道脉;其化轮中央结成黄色字头,向上梵书“哑”字。心间结成法轮,内层是四道脉,外层是八道脉;其法轮中央结成白色字头,向下“吽”字。喉中结成报轮,内层是八道脉,外层十六道脉;其报轮中央结成红色字头,向上“哑”字。顶上结成大乐轮,内层八道脉,外层三十二道脉;其大乐轮中央结成白色字头,向下“㰠”字。如是三道脉及四轮脉成已,渐渐成就手足等一切身分也。其彼身体脊骨内而有粗阿斡(六宁)帝脉,于内而有细阿斡(六宁)帝脉也。

问:风息如何归身耶?

答:右鼻窍啰萨捺脉中及左鼻窍啰辣捺脉中所出入风息等皆入于中央阿斡(六宁)帝脉,是名风息归身也。身者,即是阿斡(六宁)帝脉也。

问:入拙火定时,脐下“哑”字先是黄色,以将上下二气触彼黄色“哑”字变成红色“哑”字。问:黄色“哑”字何故变成红色耶?

答:始初身体成时,元本以将血脉之中成一黄色“哑”字之相,然后遇五种缘时,其黄色“哑”字一时间变成红色短“哑”字。五种缘者:一者淫欲,二者闷绝,三者昏醉,四者入定,五者死亡等。

  • 一、淫欲者:若淫欲,四喜之中受俱生喜时,其黄色“哑”字变成红色“哑”字。
  • 二、闷绝者:若闷绝不惺悟时,其黄色短“哑”字一时变成红色“哑”字。
  • 三、昏醉者:若饮酒大错醉、不惺悟,其黄色“哑”字一时间变成红色“哑”字。
  • 四、入定者:入拙火定,而以将上下之气触彼黄色“哑”字。
  • 五、死亡者:临终之时,地大归水、水大归火时,其黄色“哑”字一时间变成红色“哑”字。

如是变黄为红者,本来法尔,因缘之力也。

问:脐下红色“哑”字上,发拙火焰上升,触于顶上“㰠”字,历何“㰠”字流菩提心耶?

答:于母胎中父精、母血及与心识,三种相融为一身体,然后渐渐心识住于心间,父精住于顶上,母血住于脐下,故从顶上流注菩提心也。

问:入拙火定生喜时,何者为四喜耶?

答:一慧,二胜慧,三极慧,四俱生慧。

  • 第一者,脐下拙火定印而令上冲,触于大乐轮“㰠”字,其“㰠”字销熔,流注菩提心,至于喉中之时觉受乐者,是名慧也。
  • 第二胜慧者,其菩提心至于心间时,觉受大乐者,名胜慧也,
  • 第三极慧者,其菩提心至于脐下时,觉受大乐者,名极喜也。
  • 第四俱生慧者,其菩提心遍满身时,觉受大乐者,名俱生喜也。

问:拙火定中所现五相者何耶?

答:一烟雾相,二阳焰[20]阳焰:或作阳炎,在热空气结合灰尘的作用下,在空中产生水浪样的幻象。相,三萤火相,四灯焰相,五无云青天相。

  • 第一烟雾相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地息入于(六宁)帝脉时,如见烟雾之相。
  • 第二阳焰相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水息入于(六宁)帝脉时,眼前如见阳焰之相。
  • 第三萤火相者,拙火定力坚固故,火息入于(六宁)帝脉时,眼前如见萤火之相。
  • 第四灯焰相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风息入于(六宁)帝脉时,眼前如见灯焰之相。
  • 第五无云青天相者,由拙火定坚固之时,故空息入于(六宁)帝脉时,眼前如见无云青天之相。

问:拙火定中所获八功能者何耶?

答:一、牢精,二、润泽,三、暖盛,四、轻安,五、不显,六、光洁,七、不见,八、无碍。

  • 第一牢精,由拙火定力坚固故,地息入于(六宁)帝脉,牢精不失,展转溢精,身体充实。
  • 第二润泽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水息入于(六宁)帝脉时,身体润泽,洁净光软。
  • 第三暖盛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火息入于(六宁)帝脉时,极生暖气,寒不能侵,病不能染。
  • 第四轻安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风息入于(六宁)帝脉时,身体为空,不显形状。此处可能串漏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第五不显者
  • 第六洁净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而白精增益;白精增益故,身有光明。
  • 第七不见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赤血增益,由赤血增益故,人、非人等而不能见。
  • 第八无碍者,由拙火定力坚固故,穿山透壁,于一切处无有挂碍,自在游戏也。

问:拙火定中遮身九门者何耶?

答: 定力坚固故,遮身九门者:

  • 一、右眼中不出入风息,
  • 二、左眼中不出入风息,
  • 三、右耳中不出入风息,
  • 四、左耳中不出入风息,
  • 五、右鼻中不出入风息,
  • 六、左鼻中不出入风息,
  • 七、口中不出入风息,
  • 八、水道中不出入风息,
  • 九、谷道中不出入风息。

此九窍中不出入风息者,是名遮身九门也。

问:拙火定中闭语四门行相者何耶?

答:定力坚固故,闭语四门者:

  • 一、喉中不出入地息,
  • 二、喉中不出入水息,
  • 三、喉中不出火地息,
  • 四、喉中不出入风息,是名闭语四门也。

问:拙火定中开意二门何耶?

一者解散心结脉,二者解散眉间结脉,是名开意二门也。

问:拙火定中明证五通行相者何耶?

答:由定力坚固故,名证五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处通,五、神变通。得此五种者,是名明证五通也。

问:拙火定中得漏尽通否?

答:由定力坚固故,起无分别智,于现身上获大手印成就,名获漏尽通也。

问:[口+捺][口+浪]钵法师依何本续传此拙火定耶?

答:依于《大喜乐本续》故。《喜乐本续》云:

  "脐中发起拙火焰,  而令焚烧五如来[21]焚烧五如来:指拙火升起,由下向上,依此融化男根、脐、心、喉、头顶等五轮脉结,这些脉结为五空行宫之所在,每宫各有一佛和一佛母。见《身中围事相观》。

  及烧佛眼佛母等,  ‘㰠’字流注菩提心。"

是故脐下将拙火之焰焚烧色、受、想、行、识五蕴[22]焚烧色、受、想、行、识五蕴:脐中宝生佛代表受蕴,密处不空佛代表行蕴,心中不动佛代表识蕴,喉间无量光佛代表想蕴,顶上毗卢遮那佛代表色蕴。拙火由下而上焚,则五蕴融化。,及焚烧地、水、火、风四大[23]焚烧地、水、火、风四大:脐中佛眼天母象征地大,密处救度母象征风大,心中麻麻机母象征水大,喉中白衣天母象征火大。拙火由下而上焚,则四大融化。。其拙火焰触“㰠”字头,流注菩提心。如是依凭吉祥兮噜葛口所说本续,传此拙火定,是真语也。然师相传,皆见功能,有大摄受力也。

若修习人习此拙火定,即现身上证获大手印成就。若现身不证,于中有[24]中有:见《道果延晖集》注137。身上必证大手印成就,勿令疑焉。

夫修习人依拙火定,闭上下风,由熟习力,能发生风止四相、坚固六相、究竟四相也。初,风止四相者:为火风止,生如烟相;水风止,生阳焰相;风止,生萤火相;地风止,生灯焰相也。余觉受等,在起道次第等可知。

又,此拙火定门乃有三种:初住体性仪,次住道仪,后住果仪。

初住体性仪有二种:初住心仪,后住身仪。

初住心仪者,据说次第了悟心性也。

后住身仪者,约修次第,须悟成身初成脐中(六宁)帝脉等。由此脉,故成一切脉,于中七脉最为要妙。其中须(六宁)帝之脉,此脉有二:初依文说(六宁)帝脉者,骨节邻近有脉,名曰是命俗谛;后依自性习成(六宁)帝脉者,真谛住命脉内,犹如马尾百分之一,微细不断,清白自性悉成真心,亦名住体性仪,亦名昔成(六宁)帝,亦名无生光明昔成自性,亦名无我母自性过。

次住道仪者,乃有三种:初身要仪,次境要仪,后时要仪。

  • 初身要仪者,金刚趺坐,低头,下觑自身骨节如垒金钱,二手内相叉作金刚印,置己脐下分量四指,腹吸脊骨,项微分曲,眼观鼻尖,舌拄上腭,或二手束膝,紧抵于胸。
  • 次境要仪者,观脐“哑”字,大小随意。
  • 后时要仪者,左右二脉风出入间,阿斡(六宁)帝脉内于一时中决定发乐。

后住果仪者,左右二脉风息出入于彼中间,入(六宁)帝脉。所生验者,脉中发乐。延定时,作定渐渐时长而显真智。有每日恒常勤作定,则(六宁)帝脉内甚是风入,无有决定,一时风延时作定而显真智。或观脐中“哑”字火星紧热,大小随意,彼字火成,焰起于上,至大乐轮[25]大乐轮:以头顶梵穴为中心之脉轮。,触于“㰠”字,销熔流注菩提心量豆颗许,入于脐中,与乐相融,明想空乐不二自性真智显现,遍身发乐。又于耳根门中观想乐明点,则于出定时耳闻音声,皆生空乐不二自性。又于鼻尖及喉中想乐明点,则于香、味等觉受空乐;若如是,则昔成真空。(六宁)帝脉内“哑”字紧热,大小随意,分明观想,于彼“哑”字拙火炽盛,烧顶“㰠”字,流注菩提心,至于脐中,“哑”字空性相融为一,明想空乐不二性故,自身与他皆觉大乐,兼得无念四喜,五相阳焰等相,八种功德[26]八种功德:即“八功能”。悉皆现前,于自己身毒药不侵、器械不碍者,是赞怛哩定,犹如老婆[27]老婆:老婆婆。者,是机语而表愚痴也。然老婆云何表愚痴?答:老婆为身年迈,性识昏昧,多愚痴故,是名老婆也。

此拙火定为愚痴众生以言不能教,示于手指中一一指示而令晓解。故欲验拙火定者有二:

一、内验:正在定时,觉身不有,息道绵绵,出入不觉,心眼见火遍满世间,念报师恩,随顺教敕,不生见爱,谦和自退,不自傲慢,触境遇缘,心无憎爱者正是定相。反此为邪。

二、外验者:以黑、白、青、黄四色之石各置一处,审察观之,石色改变,或见实有,或生嗔恚,见爱颠倒,或见作石佛、金刚、人物等相,久视佛等又变别相等,皆是邪伪,由为风脉浪行[28]浪行:不按正道乱窜。不入中道及正脉,故致得如是。若石色不变,虽有同幻,佛像不改,悲智增明,不生爱见、嗔恚、颠倒者,即是真正。此由风入中道不浪行,故致得此验相也。

然修习人入拙火定时,根大相反,故生于病。要调治者,药在于身,不应别求。然病有一十二种,

  1. 若不节[29]不节:其下疑漏一“食”字。,脂肠寸痛者,想拙火定,头[30]头:拙火头。令觑于下; 若住作;是头复觑上。
  2. 若身上痛及刺人等,令拙火尖觑向病处,
  3. 若头错昏热,如物缚缠者,想净梵眼,渐令宽大,使拙火定头行过“㰠”字,出净梵眼;
  4. 若如是作,觉顶上热,或如虫行,复想拙火归于脐轮,令净梵眼渐渐复合。
  5. 若颤掉惊缩者,金刚跏趺,令身端直,宽放谷道,紧闭上门,想其拙火纤细明净,从于化轮[31]化轮:化身轮,以脐内中脉上为中心之脉轮。至大乐轮者,必有所解。
  6. 若心恍惚,散乱不定者,想肉团心,水木花红赤铦[32]铦(音xian1)利:锋利。利,内想三个如豌豆许水银色明点,或想一明点,充满心内,令心渐大,心光遍身如光团,必有所解。
  7. 若觉身重生饥者,闭两鼻窍,想拙火头至大乐轮,端心如箭,心专想者,必有所解。
  8. 若脊骨内痛者,金刚跏趺,端身正坐,两臂相交,捉二足拇指,不令身动,闭其风息,渐低其首,令鼻至地,复渐端身,方徐出气,必有所解。
  9. 若肠痛者,闭吸小肠,以右手掌托左手背,用力揉腹,左右各三者,必有所解,
  10. 若头痛及头顶重痛等病者,左右转头三遍,其病必止。
  11. 自瘿[33]瘿:瘿瘤,生于脖颈上的囊状瘤子。病者,身重虚气也,于无风密室中以温水洗净身瘿已,用涂尘油摩之,又用干姜、荜拨、胡椒等分为末,剪汤令饮,又令衣服覆于稳处厚暖,闭捺于风,专心拙火,若出息想内间病及赤水,随风出毛孔中者,其病即止。
  12. 若心沉散,但专拙火,无不治之。

以上一十二种印法,为解行人诸疾病故而胳说之。此外别有病者,以余相应之药及解救法中治之。若上隔刺人,手结拥护印,两手仰叉,左右旋三次,必有所解矣。